三水信託

概念
「三水信託」是一個零錢存款機,協助街友養成儲蓄的習慣,並實際為他們自己存下一筆錢,以供未來獨立生活所需,期能有效減少街友人數並使他們回歸主流社會後不再回到街友的循環。

緣起
街友的人數逐年成長,帶來隱形的市容與衛生問題,如何解決街友的問題呢?讓他們有自力更生的能力,藉由開源或是節流,一開始想要做的題目是幫助街友工作媒合,但後來發現與勞工局為街友專設的就業服務站工作雷同,又因從訪談和二手資料得知街友的成因多為結構性失業,多半不易再找到長期的工作,以零工維生,缺乏穩定的經濟來源,因此改以節流為目標,希望能藉由幫助街友存錢,讓他們能在未來的生活有一個新的開始。
此計畫與芒草心協會合作,該協會長期關注街友議題,並在萬華區設立三水樓等三個據點,收容街友,提供為期半年至一年的短期住宿,希望幫助正在找工作或是已有工作的街友能無後顧之憂,先穩定生活。第一個收容據點為三水樓,所以此專案為了紀念這個開始,以三水信託為名,芒草心也正積極的擴張更多的據點,希望能協助並有效改善街友的問題。

研究對象
計畫研究場域為萬華區的街友,有其代表性,因為全台北有九成的街友集中在萬華。
街友可以概分為兩類,一是不願改變樂於當街友,二是被迫當街友而積極想要改變。第二類人是計畫的目標客群,因為我們認為幫助本身就想改變的人才有意義。
芒草心協會的服務對象正符合「萬華區」、「積極想要改變」的街友兩個條件,因此最終的研究目標為三水樓的住民。
訪談對象
街友
街友導覽員阿和先生
大誌雜誌銷售員阿柱先生
準備搬離三水樓賈西亞先生
社福人員
大誌雜誌銷售員阿柱先生
準備搬離三水樓賈西亞先生
社福人員
萬華社會福利中心社工楚怡鈞先生
芒草心協會志工巫小姐
芒草心協會負責人李盈姿小姐
萬華街友導覽策畫人員陳之軒小姐
芒草心協會志工巫小姐
芒草心協會負責人李盈姿小姐
萬華街友導覽策畫人員陳之軒小姐

什麼是三水信託?
這是一個儲存零錢的ATM裝置,每個人擁有自己的帳號與錢箱,街友每周設定自己每日預計花的金額,提醒自己要有儲蓄、花費上限的觀念,每天回家的時候將身上剩下的零錢存入,等到為期一年的住宿補助結束,將離開三水樓的同時,能有自己的一筆積蓄。唯有期滿或緊急狀況時才能找三水樓的社工領回儲蓄,平常不得領取。介面設有存款紀錄可以查看,並以綠色字鼓勵存更多錢以示進步。
設計概念
半數街友無法使用銀行帳戶(身分證或帳戶被凍結)→獨立運作的三水信託
街友工作不穩定收入少難存大筆錢→小額存款
隨性花錢用盡零錢的習慣→存進錢後不易領出
未有存錢記錄消費行為→存錢記錄提醒
三水樓社工僅關切無力督促→三水信託協助存錢
隨性花錢用盡零錢的習慣→存進錢後不易領出
未有存錢記錄消費行為→存錢記錄提醒
三水樓社工僅關切無力督促→三水信託協助存錢
藍綠色系→呈現專業肯定與信賴誠信
木頭材質→呈現牢固與保障
裝置架構
前台介面為一台10吋的平板,以android APP控制硬體裝置,軟硬體間以藍芽連線,APP登入後以步進馬達製作的分配器會轉到相對應的錢箱,透過投幣器投錢進自己的錢箱,利用arduino撰寫程式計算投入的金額,APP登出後分配器會歸位。
測試結果
街友工作情況不一,有些人賺比較多,因此考慮增設紙鈔機;街友年齡層為中老年人,字體須再放大;木頭材質不夠安全,須改用金屬;觸控螢幕不熟悉,普遍認為多練習即能解決;可移動式的裝置讓人沒有安全感,須將裝置固定在牆壁或地板上。
研究方法
利用Design thinking(設計思考)的流程,首先定義一個族群,從訪談、觀察,以及文獻蒐集更認識這個族群,進而產生「同理心」,並針對發掘出的問題作laddering的整理,找到彼此之間的關係並分類,可以統整出幾個主要的問題,再做評估後「決定此次專案欲解決的問題」,再來「發想可能的解決方式」,「作出prototype」後回去找「使用者測試」,了解他們對此概念、操作流程、感覺的建議後,反覆修正prototype,以得到最終的產品。
這個流程並非線性的,很可能在過程中發現問題,又往前幾個步驟重新來過,反覆的嘗試,以確定真的解決到使用者的關鍵問題,並提出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案。